201711071550
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天災人禍不斷。在一連串的天災背後,唯一讓人感到盼望與溫暖的,是災難過後從社會各處湧來的幫助與資源。從橫掃加勒比海岸的颶風到吞噬北加州森林的野火,各地城市與慈善機構湧進了無數的捐贈物資與支援義工。這些援助不僅幫助了受災戶,也實質幫助了行善的人。哈佛大學公衛學位的教授Kawachi說:[研究顯示人們與社區的連結是很重要的。義工的支持幫助了別人,也幫助了義工自己。] 當托芬女士終於把因為北加森林大火而破壞的家清掃完畢後,她跟她男友立刻想要幫助其他與她有相同遭遇的人。她說她愛她的社區,她有責任要多做什麼。 為什麼天災過後,人們都有衝動想要幫助他人呢?其中一個理由是人們本就是群居的動物,結合一起讓我們不孤單。柏克萊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卡特說:[當我們的生存受到威脅時,我們傾向於向外找援助,還有與其他人一起合作求生存。我們會表現人性光明的那一面,展現慷慨、憐憫與感恩。這些情緒都讓我們與他人連結。] 此外,科學證據也證實幫助他人也對幫助者的健康很有幫助。自願幫助他人可以降低血壓還有減少死亡機率。溫斯康辛大學的腦神經科學家戴維斯教授自1990年起開始研究人類正向的情緒(憐憫、恩慈等)對大腦的影響。結果他發現,當人進行慷慨的行為時,大腦的活動與平時不同。他說:[當我們為自己做事情時,我們正向的情緒消逝地較快。但我們從事慷慨的舉動時,正向的情緒會持續較久,甚至好幾天。] 另外,幫助他人也給我們人生有了目標。像是若擔任小學志工的退休人士,因為幫助孩子閱讀與寫作,他們得到失智的機率也比較小,並且肢體的靈活度比較高。 因此,當我們的生活與其他人分開的那一刻,我們就開始嚐到苦果。我們會因為無法與別人以及別人的生活連結而感到焦慮、孤單,甚至害怕。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,醫師有時候還會以[當志工]作為給病人的處方。有醫師就說,一個退休的老人來診間看病時,除了詢問他有無抽菸、喝酒、運動的習慣以外,他還會順帶問他,你有在當志工嗎? https://www.nytimes.com/2017/10/26/well/mind/why-doing-good-is-good-for-the-do-gooder.html?&moduleDetail=section-news-1&action=click&contentCollection=Well®ion=Footer&module=MoreInSection&version=WhatsNext&contentID=WhatsNext&pgtype=article
助人助己
他是不是騙我說加班其實是跟人家出去玩?讓徵信社告訴妳答案
留言列表